当前位置:首页 > 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财政信息>财政预算>2023年
索引号:000014349/2023-37424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3-05-16 |
发文机关:长治市屯留区财政局 | 主题词:预算 |
标题: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相关说明 | |
主题分类:财政 | 发布日期:2023-05-16 |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的通知》(财预〔2016〕143号)文件精神和《山西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山西省财政预决算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的通知》(晋财办发〔2020〕5号)要求,为方便社会公众对我区2023年政府预算的理解和监督,现将有关重要事项说明如下:
一、“三公”经费预算增减变化说明
2023年我区“三公”经费预算数394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公务接待费18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76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务出国出境费0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情况说明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各有特点。前者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后者能够体现上级政府政策导向,便于监督检查。
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城乡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支付、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固定数额补助等。
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政策,按照集中资金、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要求,重点用于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领域。
2023年,中央和省市对我区共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资金117874万元,同比增长86.92%。其中:返还性收入-288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1920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1551万元。
三、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我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跟政策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用好政府债务资金,推动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构建常态化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助力推动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截至2022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6406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436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9700万元。
截至2022年底,全区政府性债务限额6406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4369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9700万元。
2022年,全区发行新增政府债券9965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365万元,专项债券7600万元。
2023年,省财政厅已下达我区提前批新增债务限额236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366万元,用于屯留区余吾片区集中供水项目1000万元,屯留区羿神街雨污水改造项目1000万元,屯留区刘家坪三官庙保护修缮项目163万元,中共晋冀豫党校旧址保护修缮项目203万元。
2022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44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446万元,安排债务还本支出为再融资债券资金1400万元,区本级资金46万元,用于偿还存量政府债务。
2022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券付息支出195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付息支出1131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828万元。
2023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券预计还本支出6700.7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700.71万元,拟安排再融资债券资金6600万元,区本级资金100.71万元。
2023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券预计付息支出22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付息支出1196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1022万元。
我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争取扩大债券规模。继续向省市财政部门争取新增债券额度支持,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支持我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作用,腾出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其他民生事业。
二是夯实政府债券项目基础。落实“项目为王”要求,聚焦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提前梳理专项债券项目清单,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对接,做好与发改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遴选及申报工作,促进对我区有效投资的推动作用。
三是足额偿还债券本息。全面落实到期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在申报再融资债券需求的基础上,2023年年初预算足额安排需要财政负担的债券利息,财力有富余的可偿还一部分债券本金,维护区委、区政府的良好信用。
四是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债务风险日常监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预算安排、处置资产等方式逐笔细化2023年债务化解方案,确保2023年按计划完成债务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四、预算绩效开展情况说明
长治市屯留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自开展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决策部署,树立全面绩效理念,实现两个转变(即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管理转变、项目支出绩效向管理绩效转变),实行三个同步(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申报同步、发现问题与纠偏同步、结果应用与信息公开同步),以“五全”((1)参与人员全面(2)环节全面(3) 覆盖全面(4)技术全面(5)监督指导全面)为抓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围绕预算一体化,稳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夯实基础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全面预算绩效纳入区委中心理论学习内容;区政府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改革台账,调度开展情况;区财政将全面预算绩效作为清廉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把领导重视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加之我们良好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循序渐进工作方法等,都是我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区委 区政府出台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工作方案;区财政印发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区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转发了省市相关文件;建立了预算绩效联络人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微信工作群,要求各单位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组等;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部工作规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等绩效评价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1+N的绩效管理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是宣传培训,营造氛围。除参加省市组织的预算绩效专题培训外,把预算绩效培训与会计后续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预算绩效目标审核、预算绩效自评价、自评价抽查复核、重点绩效评审等机会有针对性让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讲解,微信工作群问题询问、讨论、专家解答、通报每一环节工作开展情况等方式进行宣传全面预算绩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善于利用各方面力量,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共识,共同探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形成了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目标设定,严格把关。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是项目。我区以“三提”(提前、提质、提效)夯实项目建设,将预算管理关口前移,印发了区级政策和项目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从2022年起,所有拟出台通过预算安排重大政策及超过400万元新上项目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财政重点评估项目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依据,目前完成1个政策和3个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将绩效目标管理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基金、国有资本预算,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原则,预算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对部门申报目标,采取“财政+部门+专家”联审方式,提高了编报质量,实现了目标内容完整、指标科学、关联性强、量化细化。2022年,纳入绩效目标项目储备2567个,项目储备金额26亿元。
四是重点培训,以点带面。通过通力合作到位、工作程序到位、结果应用到位,在绩效目标的基础上,所有纳入一体化预算绩效信息平台区级项目都要开展绩效自评价,区财政在绩效自评价基础上,选择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资金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目前自评价已经结束,自评价抽查复核及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正在开展中;自评价项目一千多个,涉及金额28亿元;自评价抽查复核单位70个、重点项目8个(其中一个事前绩效)、2个部门整体,评价金额12多亿。
五是运行监控,狠抓整改。按照“谁支出,谁负责”原则,由业务股室牵头,指导部门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及目标实现度日常监控,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分门别类提出整改建议。
六是继续推进,重点评价。根据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和上级工作考核要求,围绕特色优势和产业发展、技术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城镇体系、生态环保建设、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选出7个重点项目,项目资金总额5.96亿元;首次推行事前绩效评价试点项目1个,涉及资金6.4亿元;选取2个进行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延续对PPP项目的重点评价,分别是东环路项目改造PPP项目和麟绛中心校和一中教学楼PPP项目,项目总金额2.5亿元;从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合理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实施事前评价,为预算安排决策提供依据,打造事前、事中、事后有机衔接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系统,有效增强预算部门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绩效管理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预算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
七是结果应用,提上日程。评价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生命力所在,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对改进资金管理、完善政策的重要作用,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一是科学出具评价报告,成立财政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验收领导小组,对评价报告的科学性合理性、所提问题建议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审核意见,由评价组征求被评价部门的意见,切实提高评价报告的公信力。二是全面分析评价结果,根据绩效评价等级设置要求,评价结果等级为“优”的有多少,占比情况;等级为“良”的有多少,占比情况。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严格落实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编制部门预算时,对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对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适当扣减预算安排规模;评价报告质量也要和付费挂钩。真正发挥了绩效“指挥棒”作用,还通过预算执行监控,开展存量资金清理,2021年收回存量资金 1.5亿元,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八是信息公开,绩效阳光。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绩效目标与预算报告、自评价与决算一同在政府网进行公开;并向人大保送绩效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