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000014349/2022-06934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2-01-30 |
发文机关: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标题:2022年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日期:2022-01-30 |
——2022年1月27日在长治市屯留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突出抓好“六个重点”,奋力实现“六大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迈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08.5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9亿元,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93亿元,增长68.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8亿元,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3676元、21070元,增长8.6%、10.7%。32项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创新屯留迈出新步伐。开动脑筋抓改革、谋创新,持续深化经开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出让“标准地”2宗91.56亩,代办审批事项22项。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面向全国选聘了屯留一中校长,竞聘各级校长15名,交流轮岗教师379名,引进屯留籍在外教师21名。探索形成农业生产托管“六位一体”屯留模式,得到林武书记和蓝佛安省长的肯定批示,顺利迎接了全省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现场推进会,成功入选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首家经验交流。推进“放管服”改革,审批环节减少50%,审批时限减少90%,10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国资国企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迈出新步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创新生态建设行动方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取得发明专利36项。深化“省校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基地86个;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园艺技工1482名、核桃技工1000名、辣椒CEO 500名。
——富裕屯留实现新突破。全力以赴促转型、调结构,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量实现1.99亿公斤;规划建设高标准智慧设施大棚1000座,开工建设670余座;发展“麟绛红”辣椒9万亩,产值突破7亿元,举办了“庆丰收、感党恩”辣椒产业成果展示交流会,产业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创建省级产业化联合体3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9个。工业转型升级,谋划实施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264.97亿元;签约项目63个,引资额18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8.57%;培育“小升规”企业12家,新增中小微企业182家;促成瑞赛格与中国宝武集团欧冶链金合作,废钢产量产值实现几何级增长,成为全省废钢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标杆企业。三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70个,一讯安防网络货运平台即将正式运营;石泉海田园艺术庄园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抗大一分校旧址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烽火太行·抗战脊梁”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漳泽湖沿线形成一批以民宿旅游、康养休闲、花卉产业为主的“美丽经济”。
——魅力屯留展现新面貌。建管并举提品质、创家园,棚户区改造工程即将交付使用,瓶城街、白云街等4条街道竣工通车,高标准完成麟绛大街、府西广场、屯留会堂等重点区域亮化工程,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区档案馆投入使用,城乡生活供水一体化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1.43公里,新增主城区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33万平方米,建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4个,改造农村户用厕所4000座,栽植草花70万平方米;实施环漳泽湖环境整治“千人大会战”,新建生态公墓3处,搬迁坟墓3000余座,“最干净、最美丽、最宜居”家园创建取得显著成效,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
——宜居屯留跃上新台阶。久久为功治环境、优生态,落实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防控措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降幅排名全市第一,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幅排名全市第二。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理整治,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目标要求。开展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和国土绿化,完成人工造林900亩、四旁植树95万株、水保综合治理800公顷。狠抓生态修复,与中国地质大学开展校地合作,挂牌成立生态修复屯留分中心,努力从源头破解采煤沉陷难题。
——平安屯留形成新常态。毫不松懈守红线、保稳定,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修复水毁道路18.6公里,修缮房屋60套、重建147套。峆嶝峪地质灾害整村搬迁工程主体完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至0.035。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公开招聘网格员267人,化解信访案件197件,重要时间节点实现“零非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开展禁毒攻坚战,蝉联省级平安县区称号。
——幸福屯留得到新提升。始终不渝办实事、惠民生,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发放社会救助金513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96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8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27万元;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排名全市前三,锦绣景园小区首家实现房证同交。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加到12513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棚户区幼儿园、五中综合实验楼基本完工,招聘中小学教师90名,高考二本以上达线531人;落实“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清零,课后服务覆盖率100%。推进健康屯留建设,完成路村、张店卫生院提档升级,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公开招聘卫技人员29人,为105名在岗乡医缴纳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繁荣文化事业,培养乡村文化带头人40名,提供演出2000余场次,免费送戏下乡170余场;“屯留道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从严从实转作风、树形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2件、政协委员提案153件。国防、宗教、审计、外事、保密、统计、气象、史志、工商联、融媒体、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等都实现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付出艰辛劳动,收获累累硕果,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成功迎接了全省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等省市现场会。特别是我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这是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这是我们勇毅前行的最大底气,这是25万屯留人民的最美荣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屯留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明显:项目储备接续不够,大项目、好项目数量较少;新兴产业体量不足,三产服务业层次不高,经济转型任重道远;城乡建设不够均衡,公共服务设施还需不断完善;政府自身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抓得更紧、做得更实、干得更好。
二、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着力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社会治理上下功夫、求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富裕魅力宜居平安幸福新屯留,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其他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要素服务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把项目建设作为稳中求进的压舱石、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持续深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包抓责任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流程,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屯留速度”。
精确定位,在谋项目上动脑筋。立足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六新”产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方面,谋划包装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确保全年项目储备动态保持在400亿元以上。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成立专班“跑部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盘子”。建立年度建设项目、省市级重点项目、专项债券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四张清单”,落实好谋划项目入库工作。
精准发力,在引项目上下功夫。持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吸引,打造投资洼地。创新招商方式,推行“产业链链长+招商专员”机制,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驻点招商等形式精准招商。对谋划的重大产业项目,成立专班,集中攻坚,加快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全年新引进项目40个以上,协议引资额150亿元以上。
精心服务,在帮项目上出实招。践行“一线工作法”,紧盯总投资148.76亿元的60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展“前期手续办理月”活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一季度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40%以上。
(二)全过程推动转型,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走集群发展之路,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促进优化升级,加快绿色发展,推动投入产出比、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加快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煤炭产业,重点抓好余吾煤业余欣风井、古城煤矿鲍店风井、常村煤矿曲庄风井等项目,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和煤矿智能化改造,确保煤炭先进产能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焦化产业,重点抓好中钢能源提标升级、麟源煤业焦炉改造等项目,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电力产业,加快推进上海申能古城煤矿乏风氧化发电、常村煤矿和余吾煤业低浓度瓦斯发电等项目,助力能源革命。
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现代煤化工产业,以潞安煤基油煤气变换项目为依托,带动中科惠安、润金茂等下游关联化工企业稳定运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山西高雀余吾煤业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瑞赛格再生资源中转物料厂房等项目。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中科信安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园、安得瑞人防防化配套设备等项目。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荣科工贸年产60万平方米新型建材、山西鲲创年产3万吨聚乙烯管材等项目。健康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凯诺嘉华高端化学原料药等项目。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鼎轮能源30MW飞轮储能、山西能投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项目。
打造经开区“升级版”。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标准地”出让比例达80%以上。理顺康庄园区、路村园区与经开区隶属关系,优化经开区空间布局。全面完成纬三路、经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开区综合承载力。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推行企业从注册到退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达到90%、75%、90%。
(三)全方位振兴乡村,厚植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势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重点、补短板、扬优势,努力实现农业高效、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打造乡村振兴“屯留样板”。
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强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联合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院校,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攻关,全面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3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以上、总产量2.5亿公斤以上。兴产业,充分发挥辣椒产业研究院作用,培育引进一批辣椒深加工企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做大做强做优辣椒产业。高标准建成1000座智慧设施大棚,依托可腐烂垃圾沼气化综合处理站,发展沼肥蔬菜,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绿色有机无公害“菜篮子”供应基地。创品牌,以“麟绛红”辣椒、“珍珠黄”小米、“盘秀山”连翘茶等优质品牌为带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延伸,建立农产品产业园区和原料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品牌为纽带进行整合,推动农产品品牌做优做强。
特色化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分类稳步推进乡村建设,留住田园本色和乡村味道。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以农厕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村庄绿化等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新改造农村户厕5500座,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
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推广王庄村、小南村等地经验,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家庭农场7个、专业合作社2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民蓝领”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机结合,培育辣椒技工5000人、核桃技工3000人、园艺技工1500人、辣椒CEO 500人。
(四)全区域一体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坚持城乡建设一体化推进,持续开展“三最”家园创建,努力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先行区、示范区。
城市建设提质增容。以城市建设“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点”上,持续完善瓶城片区配套设施,启动建设棚户区改造补充房源项目;提档升级嶷山水上公园,谋划建设工人文化宫、乒羽馆等项目;完善背街小巷照明设施,打造一批高层楼宇、城市园林等亮化景观。“线”上,加快推进羿神街、拯民路南延、公园街等道路工程,修复改造禹王路、城际路塌陷段,继续推进雨污分流,规划建设一批步行街、小吃街、商业街。改造城市建筑立面,打造羿神街“十里迎宾大道”。加快打造十里绛河长廊景观带,建设景城合一、主客共享的水美城乡。“面”上,加快实施“三街一村一脑”集中供热工程,建设一批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提升城市承载力。开展城市绿化行动,坚持见缝插绿、身边增绿、庭院植绿,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改造城市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提速扩面。坚持城乡“一盘棋”,完成城乡生活供水一体化项目,彻底解决主城区供水不足问题;实施主城区至渔泽污水管网工程,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二期项目,建成投用16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四好农村路”61公里,完成乡道化许线路面改造,谋划建设主城区西南环和张贤村、康庄至长临高速鲍店互通连接线一级公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对接互联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开展街巷街景、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小区物业等专项整治。精细化管理城市,打造示范路段、示范街区,推动城市容貌和秩序显著改善。提升公众主体意识,引导居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五)全链条融合发展,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兴业态
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坚持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融合发展、链条发展,全面提升三产服务业层次水平。
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以石泉海田园艺术庄园晋级国家3A级景区为带动,加快推进老爷山景区、抗大一分校旧址、嶷山森林公园、屯绛水库等景区景点建设。发挥漳泽湖沿线“美丽经济”优势,融合农耕采摘、民宿文化、田园体验等元素,打造一批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探索“旅游+”“+旅游”模式,推动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推进嶷山森林康养小镇、康馨医养结合康复院等康养项目,配套完善健康服务、休闲生活设施,逐步建成集医疗、康养、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依托“二青会”足球场馆等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市场运作力度,积极引进体育培训、赛事经济、体育旅游等新业态。
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209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发展平台经济,组建完成10家平台公司。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力争全年服务业企业新增入库20家以上。
(六)全维度改革创新,蹚出高质量发展崭新路径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动力。
向改革要活力。深化农业综合改革,设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在西部乡镇开展“全托管”服务,托管范围从玉米、辣椒向核桃、苗木、花卉、大棚等拓展。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运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和“僵尸企业”出清进度,巩固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成果,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省校合作”,有效推动科研与产业同频共振、高校与地方互利共赢。引进一批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特殊技能人才,培育一批“屯留工匠”“屯留能人”“屯留专家”。
向创新要动力。搭建创新平台,以经开区创新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吸纳发展一批科技孵化器、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创新联盟、中试基地和博士工作站。鼓励企业创新,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全年新建市级以上“双创基地”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引进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项。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支持民营经济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全年培育“小升规”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力争“晋兴板”挂牌3家以上,新创办小微企业185家以上,确保市场主体增长15%以上。
向环境要潜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实施项目审批告知承诺服务,推行“函证结合”“模拟审批”,实现“拿地即可开工”。强化“互联网+监管”,推进监管服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深化“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七)全领域保护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优美生态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倡导群众开展“绿色出行”“光盘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治理环境污染。“铁腕”治气,全面完成中钢能源、麟源煤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燃煤污染治理,严格管控散装物料运输车,加强扬尘、裸地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综合”治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和水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一期管网配套工程,持续强化司徒桥断面及上游整治和监测,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重拳”治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工业固废和医疗废弃物监管,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坚决管好屯留每一寸土地。
筑牢生态屏障。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确保全区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对吾元、张店、西流寨未利用土地开展调查,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坚决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攻坚战,有效解决采煤沉陷问题。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植被恢复5000亩、退化林修复3000亩、四旁植树100万株,打造更多“森林氧吧”,让绿色成为屯留鲜明的底色。
(八)全覆盖改善民生,书写高质量发展幸福答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笔一画写好屯留民生大文章。
维护安全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抓安全生产不松劲,严格落实排查、整改、包保“三个清单”,紧盯危化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护林防火、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抓信访稳定不动摇,严格落实信访“四定五包”责任制,深入开展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有效化解信访难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抓风险防控不手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应对处置能力;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宣传,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抓疫情防控不懈怠,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守好疫情防控“屯留阵地”。
强化社会保障,提升群众获得感。促进群众就业,实施高质量就业行动,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以上。优化养老服务,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加快建设福利服务中心养老楼等项目,提升幸福家园居家养老等“嵌入式”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强化兜底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三类户”预警监测,强化产业后续扶持,从源头上防止致贫返贫;做好保险兜底工作,确保稳定脱贫人口、参保资助人员、患重度精神病人全部参保。
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群众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起色、三年大突破”目标,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再铸教育辉煌。加快推进27所学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新建中小学各1所,实施城关小学迁建工程,棚户区幼儿园投入使用。完善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落实“双减”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健康屯留,启动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完成吾元、丰宜等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四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提档升级13个乡级文化馆、图书馆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落实“五星级”标准,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转作风、抓落实、提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提高站位讲政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依法行政守底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意见。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依法实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担当作为求实效。突出实干导向,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广大干部争做推动发展的实干家。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对部署的工作毫不懈怠、紧抓不放,认准的事情雷厉风行、一抓到底,把任务一项一项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
廉洁从政树正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笃行致远,惟实励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加快建设创新富裕魅力宜居平安幸福新屯留,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