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屯留旅游老爷山

当前位置:首页 > 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础信息公开>政策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4-13447
发文字号屯政办发〔2024〕4号 发文时间2024-03-07
发文机关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地质灾害防治
标题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屯留区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国土资源能源 发布日期2024-03-07

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治市屯留区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各矿山企业: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省、市关于地质灾害防灾的要求,现将《长治市屯留区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长治市屯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屯留区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3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5处,威胁人口3886人,威胁财产约1.78亿元。街道办事处6处、张店镇24处、丰宜镇9处、余吾镇9处、上村镇8处、渔泽镇6处、路村乡7处、吾元镇10处、河神庙乡9处、康庄1处、李高乡1处、上莲2处、西流寨3处。按险情划分:中型14处,小型81处;按灾种划分:崩塌55处,滑坡4处,地面塌陷35处、地裂缝1处。2023年全区未发生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

(二)2024年气候趋势预测情况

预计:2024年全区降水量为603~631毫米,与常年平均值相比:全区偏多1成左右;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5℃。

预计:1—2月全区降水量为12.0~17.0毫米,与常年相比基本持平略偏多。季节内气温冷暖波动幅度较大,可能出现区域性低温和阶段性强降温过程。

春季降水(3—5月):全区为53.0~63.0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少近3成。春季平均气温:偏高1~2℃。春季中后期可能出现短时低温雨雪或倒春寒天气。

夏季降水(6—8月):全区为415.0~448.0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多3成。夏季平均气温:偏高0~1℃。季节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局地暴雨洪涝和阶段性干旱。

秋季降水(9—11月):全区为103.0~115.0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少1~2成。秋季平均气温:偏高1~2℃。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情况

屯留区地处上党盆地西侧,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自然形成山区、丘陵、平川三个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我区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其中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仍是我区2024年度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为3-5月冻融期及6-9月汛期。鉴于降水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预计2023年汛期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气象干旱和暴雨洪涝等情况。乡镇要突出做好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山洪以及城市内涝等防范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针对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工程活动区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集市、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进一步查清安全风险,摸清隐患底数,圈定重点防范区,切实提高日常防范认识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二、地质灾害预防重点

(一)地质灾害的分级

地质灾害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大级。具体标准如下:

1.一般级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不大者;

2.较大级

因灾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较大者;

3.重大级

因灾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社会影响重大者。

4.特大级

因灾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者。

(二)地质灾害的分区

根据我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致灾后果和灾害发生的密度、频度以及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将其分为地质灾害高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判别标准,本区主要位于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现状发育密集,人类活动强烈的区域,总面积310.05k㎡,占全区总面积的27.14%。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共40处,地质灾害点密度达0.12处/k㎡。本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区内涉及的乡镇主要为余吾镇、麟绛街道、渔泽镇、上村镇、路村乡、李高乡,该区地形平缓,村庄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工业发达,主要为煤矿;交通建设发达,有国道G309及区乡公路网;地貌为冲积平原区和破碎黄土塬,地形平缓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粉土和粉质黏土,地质灾害主要为地下煤层开采,形成采空地面塌陷。区内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1处、地面塌陷38处,共威胁3291人,共威胁财产13818.8万元。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判别标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中等发育,面积204.90k㎡,占全区总面积17.94%。区内滑坡、崩塌、地裂缝地质灾害点共57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27处/k㎡。区内涉及的乡镇为吾元镇、张店镇、丰宜镇、河神庙乡,分为2个亚区:

(1)屯留区北部吾元镇一带滑坡、崩塌、地裂缝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1)

位于吾元镇北部一带,该亚区总面积55.75k㎡,占全区总面积的4.88%。本亚区地形地貌为低中山区和丘陵区,地层岩性主要是第四系黄土和三叠系二马营组和和尚沟组砂岩、泥岩,岩土体较为坚硬,侵蚀风化程度较弱;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植物根系保持水土能力相对较强,水土结构较为稳定;区内只有短距离交通线跨越、人口分布相对稀疏,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弱,属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中等,且该区降雨量略低,受降雨诱导作用略低,较难引发地质灾害,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形起伏西北高而东南低,区内海拔标高986-1070m,相对高差84m。该亚区无矿业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剧烈,人为建房、修路开挖斜坡诱发的崩塌地质灾害。经本次调查,区内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4处,其中地裂缝1处,滑坡7处,崩塌6处,灾害点密度0.25处/k㎡,共威胁136人,共威胁财产841.54万元。

(2)屯留区西部张店镇-中部河神庙乡-南部丰宜镇一带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2)

位于中部河神庙乡、西部张店镇、丰宜镇南部一带,主要分布屯留区境中部绛河河谷区,涉及3个乡镇,面积149.15K㎡,占全区总面积的13.06%。该区地貌为低中山区、丘陵区和河谷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二马营组(T2er)地层,地质灾害主要为人为建房、修路开挖斜坡诱发的崩塌地质灾害。

该区河流的下切及侧向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谷坡破碎、地形变化大,且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已建成设施有省级公路S222、国道G309及区乡公路等。该区是屯留区张店镇、河神庙乡、丰宜镇所在区,村庄较多,城镇化建设迅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多,是屯留区域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区域之一。

该区发育地质灾害43处,其中崩塌32处,滑坡11处,受威胁人数320人,潜在损失3105万元。该区地质灾害密度为0.132处/K㎡,主要分布在河神庙乡落家沟一马家岭村、小庄沟一小下河村一带,张店镇西岸上村一正沟村、南山村一西上村一带、丰宜镇西丰宜村-黑家口村一带。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除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屯留区地质灾害低危险区面积相对较小,主要零星分布在河神庙乡一带、张店镇一带、吾元镇一带及绛河堆积河谷区,涉及乡镇有吾元镇、河神庙乡、丰宜镇、张店镇等,面积627.05K㎡,占全区总面积54.90%,区内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其中崩塌3处、滑坡5处,灾害点密度0.011处/K㎡,共威胁29人,共威胁财产301万元。区内涉及的乡镇主要为吾元镇、河神庙乡、丰宜镇、张店镇一带及绛河堆积河谷区,面积627.05K㎡,占全区总面积54.90%。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黄土及冲洪积物、三叠系二马营组和和尚沟组砂岩、泥岩,岩土体较为坚硬,区域植被覆盖度高,植物根系保持水土能力较强,零星分布自然村,人类活动轻微,致灾因素少,形成各类地质灾害机率小,属地质灾害低危险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特点,该区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将此区划分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暂不发育。

三、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强化趋势会商,周密安排部署

科学制定防治方案。自然资源局要会同气象、水利、应急、交通、住建、防震减灾等部门进行年度地质灾害趋势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变化趋势,科学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段与重点区域,分析预测灾情、险情和重点防治方向,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制定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周密部署防治工作。

落实“六位一体”管理。各乡镇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建设,对排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六位一体”管理:建立一个户口,对隐患点基本信息登记备案,建立户口式台账;制定一个预案,做到一点一预案;下发一份告知书,将隐患情况、防范措施、责任单位以告知书形式发给责任单位,落实防治主体责任;发一份工作明白卡,使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熟悉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发一份避险明白卡,使受威胁群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一次避险演练,让受威胁群众熟悉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险场所。

(二)加强预报预警,落实群测群防

完善预警预报机制。自然资源、应急、气象、水利、交通、新闻媒体等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规范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突发地质灾害信息反馈机制,加强重大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提升气象信息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手机、电视、农村大喇叭、网络等媒体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向受灾区域、人员进行通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到,确保临灾时果断采取措施,成功进行避让。对短期内无法消除的地质灾害隐患,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预案、设立警示标志、加强防控,落实监测责任制,安排专人盯守,及时采取排危除险措施。

全面做好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强化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第一道防线”作用,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全覆盖。全力保持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为监测人员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大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监测人员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能力。

(三)强化隐患排查,加强巡查监测

紧盯重要节点。要深刻吸取“1.22”云南昭通市地质灾害滑坡事故,树牢地质灾害隐患点“生命工程”的思想。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汛期两个重要时段,扎实做好冻融期和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汛期组织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成员单位对各乡镇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压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的责任。

紧盯重点区域。余吾工业园、渔泽工业园、屯留康庄医药产业工业区、路村工业园区及张店镇雁凤村地质灾害防范。密切监测余吾煤业、常村煤矿、郭庄煤业、王庄煤矿和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城井田采空塌陷区,加强对煤矿采空区治理和监管。加强辖区内309国道、屯东线、红官线、上庄-南村路段地面塌陷隐患排查。重点对学校、医院、村庄、集市、厂矿、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重大工程建设区、重点交通要道、重要设施周边地区以及地质灾害重大隐患区,要严密监控、重点防治。持续推进高陡边坡隐患排查,要把山体边坡住房安全隐患作为重点,密切关注高陡边坡附近建筑物、街区排水系统是否完备,认真仔细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边坡中。对高陡边坡附近已经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原有住房必须全部拆除。对于切坡建房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治理或针对性的排危除险,切实消除隐患威胁。对已排查出的高陡边坡隐患,要加快推进分类处置工作。对纳入工程治理的隐患点,要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对纳入搬迁避让的隐患点,要制定搬迁方案,加快组织实施;对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明确专人盯守,严格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发现情况变化要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避险撤离。

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值守值班制度,补充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应急出动、巡查排查和监测防范车辆。在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级政府要安排专人对高危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强化临灾处置能力。汛期“七下八上”重点时段,要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驻县进村,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支撑服务。严格执行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上报规定和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地质灾害险情信息,不得迟报、误报、瞒报。

(四)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制作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活页、挂图、影视光盘等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并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10·13”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广场式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深入每个隐患点对受威胁的群众进行宣传;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在区电视台播放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片,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全方位培训防灾减灾人员。分批次组织一线监测员和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确保监测人员会监测、能预警、守纪律。各乡镇负责组织本辖区内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履职尽责能力。

加大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力度。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开展应急避险演练,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熟知避灾地点,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汛前,地质灾害高易发的乡镇要组织1次示范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进行以避险为主的防灾演练,努力提高各级各部门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能力。

(五)推进体系建设,提升防治能力

专群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新型高效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不断夯实“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专业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完成张店镇雁凤村雁落坪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实现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降低群测群防员监测预警工作强度和压力。

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按照《长治市屯留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实施方案(2020)》。今年5月,旧房必须全部拆除,对无法拆除的窑洞、连体房等要进行封堵,加贴封条,划定警戒线,坚决避免因人员回流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对防灾责任不落实的单位,将严肃追责问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早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区政府要与乡、村及有关单位逐一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状,及时发放“两卡一书”。

(二)落实防灾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区、乡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有关单位防灾主体责任。自然资源局要做好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自然资源局和应急局要加强沟通协调,应急局要指导协调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组织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自然资源局要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分工,细化目标责任,强化阵地意识,依法依规做好矿山开采场地、交通干线、水利设施、旅游景区、输油(气)管线、城乡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移民搬迁工程等各类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区财政局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规划编制、监测预警、群测群防、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及所必需的交通、通信、物资器材等装备,切实提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要逐步解决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人员少、防治能力不强、技术装备差、业务基础薄弱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图文解读:关于印发《长治市屯留区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解读